厚植发展优势 建设一流环境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19
——写在中国共产党眉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④
眉山自古以来,山川秀美,土地肥沃,是天下最富饶丰腴的地方,也是岷江和峨眉山之间最神奇的地方。
今天的眉山,风云激荡,千帆竞发。
2011年以来,按照市委书记李静在市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“全域生态化”要求和“文化立市”战略,眉山立足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,着力打造“绿海明珠、千湖之城、天府花园、文化名城”,加快基础建设,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。5年来,眉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、城市能级快速提升、生态环境持续优化……如今,在美丽的岷江河畔,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工业新城、历史文化名城、生活品质之城正在迅速崛起。
▲苏辙公园 (资料图片)
绿色意识
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
2011年,在市三次党代会上,市委书记李静首提“全域生态化”理念。
2012年,我市出台《关于推进全域生态化的实施意见》。推进全域生态化建设,立足眉山的独特资源禀赋,着力打造“绿海明珠、千湖之城、天府花园、文化名城”,把眉山建设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,眉山高起点、高标准,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的大美蓝图。
2013年1月,市委、市政府出台《关于建设“绿海明珠”的实施意见》和《关于建设“千湖之城”的实施意见》,随后制定了《绿海明珠建设规划》《眉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》和五县城绿地系统规划、《眉山市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》,完善了全市水系建设规划、保护规划、蓝线规划和中心城区水系建设规划。
一张蓝图绘彻底,一张蓝图干到底。我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9个专项工作组,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在综合目标考核的权重。全市基本形成“生态市—生态县(区)—生态乡镇—生态村—生态家园”的生态创建体系。截至2015年,全市建成1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,1个国家级生态村;39个省级生态乡镇,45个省级生态村;419个市级生态村,3106户市级生态家园。
2016年9月,市委三届二十七次全委(扩大)会议通过《关于深化“三大工程”实施“六大行动”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眉山的决定》。提出统筹实施“五大行动”,全面提升眉山绿色发展水平,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,让美丽与发展同行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。
绿色实践
“三大工程”打造品质眉山
2016年6月5日,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在北京召开。洪雅县荣获“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,成为四川省唯一获评的先进集体。
好生态就是核心竞争力。近年来,洪雅县积极挖掘生态优势,释放生态红利,大力发展生态旅游、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,建成全国首个“抗衰老健康产业试验区”、全省首批“森林康养示范基地”和“生态旅游示范县”。
今天的洪雅,正是我市绿色实践的一个缩影。
始终坚持“自然、生态、人文”理念打造“绿水青山”。近年来,眉山以“绿海明珠、千湖之城、百园之市”三大工程为抓手建设品质眉山,成效显著。建设“绿海明珠”,实施“四大工程”:“绿带工程”,建设多色谱林业景观带、沿江沿湖水岸景观带,建设岷江水上绿色走廊和库区环湖绿化景观。“绿肺工程”,建设环城森林生态屏障、园林公园、休闲广场、特色生态街景、城市干道绿化景观带、绿色示范小区。“拥翠工程”,在全市集镇建公共绿地,初步形成“集镇联袂拥翠绿、拱卫绿海大明畔”的格局。“百村绿色家园工程”,建设“绿色家园”。
打造“千湖之城”,实施“四大工程”:“‘一江两堰四湖’建设工程”,实现“城在湖中、湖在城中”。“中心河流治理工程”,对境内思蒙河、醴泉河等6条小流域开展全面治理。“引水工程”,充分利用全市中小河流、水库、山坪塘,完成引水入城、引水入镇、引水入村、引水入园。
建设“百园之市”。通过对眉山市域、中心城区、各县城、乡镇中具有一定级别和规模的旅游景区公园、农业休闲观光园、城市综合公园、社区公园、专类公园、带状公园等进行统筹规划,合理配置,建立安全、宜人的公园绿地系统,提升眉山城镇形象和品位,丰富人民群众健身、休闲、娱乐生活。
随着三大工程的强力有序推进,当前,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.08%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6.5个百分点;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80平方公里,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比重是全国的3.59倍;公园总数达118个,实现城市建成区公园服务范围全覆盖,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成为眉山靓丽的城市名片。
环境兴市
一流环境孕育发展新机遇
世界500强亚马逊公司为何落户眉山?亚马逊中国区负责人说,他的心为眉山环境而动。
眉山建市晚、基础差、底子薄,如何“高点起步”考验着决策层。2011年,眉山市第三次党代会将“环境兴市”纳入四大发展战略,明确全域生态化、全域景区化路径。此后几年,环境兴市蓝图不断丰富。
2012年,眉山市招商引资频现“拒签门”,作出拒绝的一方是政府。对外,尽管对大项目如饥似渴,为保山川秀美,落后的项目再大也不引进,污染的企业再大也要关停。对内,眉山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加大造纸、化工、印染等涉水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,先后4次大规模集中淘汰落后产能、关闭高耗能、高污染企业103家。
坚持生态保护的同时,我市还不断加强自身硬环境的建设。2012年年底,我市全面开工建设工业大道、岷东大道、滨江大道、天府(仁寿)大道4条城市交通干道,“四箭齐发”无缝对接成都。如今,眉山境内连接成都的大通道多达10余条。仅有高速还不够,眉山已进入“双高(高铁+高速)、双港(水港+空港)”时代。
光有硬件还不行,软件同样重要。2013年3月,市政务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行政审批代办服务、“一费制”缴费服务、金融服务等“三中心”,企业只需要将相关材料交到眉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代办服务窗口,工作人员和来自各涉企部门的协理代办员便帮企业业主“跑腿”,将原本需要3个月的办证时间缩短到15个工作日。去年8月,我市“星级”服务再次提升,在全省率先整体推进10大类行政权力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运行,让群众“进一道门,办所有事”,涉及48个部门、5600多项行权服务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。
保住青山绿水,换来金山银山。近年来,我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,世界500强数量在四川市州中仅次于成都,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亦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二位。联合利华、沃尔玛、亚马逊等世界500强,海尔、广州立白、蒙牛等中国500强等一大批大项目、好项目纷纷落户眉山,为眉山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文化立市
再造一个继往开来的新眉山
今年10月12日,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在青神开幕。中国竹文化节始办于1997年,是我国规模最大、规格最高、影响最广的国家级、国际性竹事盛会。
如此高规格的盛会为何选择在青神举办?青神竹编历史悠久,现在活跃在当地的竹编及竹制品特色企业达到20家,其他竹家具、竹包装等小微企业达100余家。2015年,全县竹编及竹制品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,青神竹编堪称眉山市文化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典范。
迅猛发展的背后,离不开市委、市政府的保驾护航。2011年,市委、市政府确立了“文化立市”战略,提出了“文化立城、文化立业、文化立人”、打造以“一城、一湖、一岛、一楼、一观、一路、一带和四园”为重点的东坡文化核心圈等创造性的构想。五年来,“文化立市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坚持文化立城。眉山坚持突出文城一体、景城一体推进城市建设,卓越的远见与手笔,成就了一座不可复制的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”。挖掘东坡文化、长寿文化、忠孝文化、竹编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,建成“两宋荣光”眉州大道、东坡宋城Ⅰ期、苏辙公园、大雅堂、三苏祠维修等100多个重点文化项目,城市文化品位大幅提升,“眉山”成为历史、魅力、休闲的代名词,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。
坚持文化立业。一座城市文化“根深”,经济社会发展才能“叶茂”。2011年以来,我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,累计完成文化产业投资210亿元,引进峨乐集团、云南城投、中铁文旅等战略投资者,建成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(基地)3个,青神竹编入选国家“非遗”,中国泡菜博览会上升为国家级展会,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和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览,成功创建中国散文之乡。
坚持文化立人。治世之道,重在塑人,魂在文化。近年来,眉山全民阅读蔚然成风,文化惠民广泛开展,文艺创作成果丰硕,推出《品中国文人》《竹韵天下》等一批精品力作,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三。我们欣喜地看到,文化逐渐融入了我们的城市,融入了我们的工作,融入了我们的生活;文化打通了新眉山与历史的传承,文化搭建起新眉山迈向辉煌的桥梁,文化再造了一个继往开来的新眉山!